「航顺」浅析车规级MCU竞争格局

  • 发布时间:2022-07-22
  • 文章来源:汇芯微电子
  • 分享到:

       IC Insights报告指出,由于供不应求,2021年MCU平均售价上涨10%,这也是25年来的最大涨幅。预计到2026年,MCU的平均销售价格预计将适度上涨。2022年全球MCU销售额将增长10%,达到215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其中,汽车MCU的增长将超过大多数其他终端市场, 而随着汽车行业步入智能化、电动化、共享化、网联化的“新四化”时代,车用MCU的用量和规格要求也在进一步提升。但面临着自给率低、渗透慢的供应链格局,国产MCU厂商的前路值得探索。

       本期深度报道中,航顺芯片执行副总裁白海英对于相关话题阐述了她的观点。

       MCU(单片机)诞生于1971年,经历了SCM、MCU、SoC三大阶段,从以前的1位、4位、8位、16位,发展到现在的32位甚至64位。从近几年中国通用MCU市场占比可知,8位MCU凭借超低成本、设计简单等优势,活跃于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由于32位MCU出现持续降价的现象及8位MCU具有简单耐用又便宜的低价优势,夹在中间的16位MCU市场不断被挤压,成为出货比例中最低的产品。

       作为车辆控制的核心器件,MCU主要用于车身控制、驾驶控制、信息娱乐和驾驶辅助系统。汽车MCU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市场,竞争格局比较稳定。恩智浦、英飞凌、瑞萨、意法半导体和德州仪器长期以来一直占据全球汽车MCU市场的前五名,2021年市场占比超过82%。

       全球市场被巨头占据,汽车MCU代工方面也呈现高度集中的特点,汽车MCU针对不同的汽车应用有很多技术规格,但大都采用40/45/55/65nm工艺生产,制造汽车芯片的晶圆厂运营成本相比其它芯片都要高很多。因此,大多数IDM厂商,均采用第三方晶圆代工方式为客户供应MCU芯片。

       在此种情况之下,占市场主流的美日欧整车品牌拥有固定的供应链,国内芯片公司渗透进度较慢。除了市场遭遇挤压,技术上存在一定的难度也是较大的制约点。

       众所周知,汽车领域产品必须要是高可靠、高安全的,因此车规级MCU与消费电子类MCU本质上是不同的,国际汽车电子协会对车规MCU特别推出了如下三种标准规范:

  • AEC-Q100可靠性标准;

  • 符合零失效(Zero Defect)的供应链质量管理标准IATF 16949规范;

  • 符合ISO26262标准的ASIL功能安全保证级别。

       而车规级芯片认证流程也十分之长:一款芯片大概需要2年左右时间完成车规级认证,进入车企供应链后一般拥有5-10年的供货周期。

       此外,车规级芯片工作环境更为恶劣:与消费芯片和一般工业芯片相比,汽车芯片的工作环境温度范围在零下40至零上155摄氏度,易受宽度光、高振动、多粉尘、多电磁干扰。

       由于国内芯片公司起步晚,技术积累时间不长,这就导致车规级芯片国产化率较低。我国汽车芯片自给率不足、国产化率仅为5%,供应高度依赖国外。

       国内车规级芯片发展现状,由此可见一斑。国内厂商突围破局,迫在眉睫。

       对此,航顺芯片执行副总裁白海英女士表示,“中国每年的MCU市场容量达到400亿元左右,国产32位MCU目前总的市场占有率还不到5%,产品也主要是聚焦在中低端领域。未来3-5年,国产的MCU主要把控中低端市场,但是产品的划分会较为精细,各行各业的领域要的功能不一样,不会集中在通用MCU,是针对行业去定制产品。所以MCU市场是分行业来做,比如航顺芯片就涉及到了医疗、消费电子、汽车周边以及前装市场、物联网超低功耗等。”

       对于航顺芯片如何突围汽车市场,白海英女士表示:“航顺芯片2018年立项车规MCU,2019年发布量产中国第一颗车规MCU并通过车规AEC-Q100测试,公司以‘车规SoC+高端MCU超市双战略’驱动,致力于将航顺芯片打造成无边界生态的平台级企业。随着新能源汽车浪潮的兴起,公司也加大了对车规级MCU的研发投入,未来汽车电子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增量市场,为公司发展提供持续的强劲动力。

图片来源:航顺芯片

图片来源:航顺芯片


       航顺芯片作为32位高端微控制器(MCU)市场的佼佼者,从第一颗32位ARM内核的工业级MCU起,便开始布局车规级MCU。从汽车电子后装市场的推广,到汽车前装市场的引入和测试验证,经过几轮的产品迭代,经受了汽车电子产品严苛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验证,航顺HK32MCU正式进入车规级微控制器市场。

       航顺车规HK32AUTO39A家族于2018年立项布局,2019年量产,通过三年的市场推广和汽车市场生态建设,被众多汽车前装整车厂和Tier1采用。” 

图片来源:航顺芯片

       虽然在庞大的MCU市场中,国产品牌的市占率还不算高,但是最近两年MCU的缺货使得本土MCU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尤其是车用MCU目前仍处于缺货的局面。在此种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开始有意识地发展自主供应商,部分自主品牌车企在车规级芯片的选用上面,甚至会有一定比例的国产芯片要求,这使得像航顺芯片这种优质的国产供应商得以加速导入整车厂供应链,并逐步提升份额。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当下属于国内MCU厂商发展的黄金窗口期,国产厂商只要能专注于自身产品,并不断获得市场认可,便可以不断突围,中国车规级MCU产业的发展也能不断迸发出蓬勃生机。

【本篇内容转载自航顺官方公众号】


相关新闻